內容摘要:
一、印度財政部新任部長Pranab Mukherjee(原任外交部長)於本(2009)年7月6日向國會提出新政府2009-10年度預算案(本年2月全國大選前的看守內閣曾提臨時預算),作為本年度施政的依據。
二、本預算編列支出10兆2,083億盧比(約2,105億美元),較上年度的7兆5,061億盧比成長36%,主要用於大幅增加農村地區建設、社會福利支出及減輕一般民眾的所得稅負擔等,而由於各項收入僅為6兆4,107億盧比(約1,322億美元),使收入赤字(revenue dificit)佔GDP的比例為4.8%,高於上年度的4.6%,財政赤字(fisical deficit)佔GDP的比例為6.8%,高於上年的6.2%。
三、鑑於印度每年預算案是政府經濟政策走向的指標,故甚受各方矚目,公佈前一般對新政府執政將不再受左派政黨掣肘期望甚殷,認為新預算應會在開放投資、降低公司稅、關稅、勞工法改革等宣佈大幅度改革措施,然本預算卻聚焦於農村建設及社福,在協助產業方面著墨不多,令市場及投資人大感失望,當日孟買股市下跌869點,跌幅5.83%,是2008年10月24日以來最大跌幅,另盧比兌美元匯率亦以1:48.57作收,下跌6角。
四、查近年印度改革開放的壓力除了切身需求外,主要來自西方國家的施壓及印度自由派學者、媒體不斷的鼓吹,如要求金融、銀行、零售等業開放外人投資及公營事業開放民化與採行彈性的勞工法及改革稅制等。在西方國家引發全球金融風暴發生之前,印度政府猶可考慮逐步開放,然在目前全球仍飽受金融風暴衝擊之際,期盼印度政府有大幅度的改革開放實是強人所難,所以老謀深算的財長Pranab Mukherjee(1982-84年亦曾擔任財長)對外寧打安全牌,而將焦點用於照顧支持國大黨的一般民眾尤其農民,至於較大幅度的經改措施,應是寄望未來全球經濟能早日復甦或有指望。
詳細內容請參考下列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