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環境分析

 

() 印度投資條件

 

1.           總體投資環境

(1) 外人投資政策

印度自1991年採行自由化經濟政策後,開放外人投資向為重要政策之一,該年公布的工業政策(Industrial Policy, 1991)是產業及投資的基本綱領,投資相關規定經過10餘年的演進及不斷的放寬,目前除1)零售業(單一品牌除外)2)核能3)樂透4)博奕等事業不允許外人投資外,多數均為經由自動許可(automatic route)途徑並可由外人100%投資的項目。

 

需先申請許可者僅有以下數項:

A. 需申請工業證照項目

(A) 保留給小型企業經營項目

為扶植小型企業發展,印度政府自1997年起規劃部分產業項目專供小型企業經營,惟因大企業無法參與經營,妨礙該等行業進步甚鉅,1999年開始陸續縮減,2004年時仍有605項,20053月有497項,20065月再減至300項,至20084月僅餘35項,已大幅減少。非小型企業在取得工業證照後,亦可經營保留給小型企業的產業項目,惟該項目的出口比例應在50%以上;

 

(B) 預定設廠地點有設廠限制

多數投資案均可自由選擇設廠地點,但根據1991年人口普查,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孟買、加爾各答、德里、清奈、海德拉巴、邦加羅、AhmedabadPuneKanpurNagpurLucknowSuratJaipurKochiCoimbatoreVadodaraIndore PatnaMaduraiBhopalVisakhapatnamVaranasiLudhiana23個城市25公里範圍內設廠者均需申請工業證照,但1991725日以前即已於工業區內設廠者不在此限;電子、電腦軟體及未來定義為非污染性工業亦不在此限;

 

B. 外國或海外印裔投資人收購印度現有公司股份;

 

C. 超過限制外人投資上限或禁止外人投資項目;

印度外人投資政策將持續自由化相關投資上限之修正將由商工部工業協助秘書處(Secretariat for Industrial Assistance)不定時宣布。

 

(2) 投資環境優點

A. 地大物博,物產豐富

印度出產各項礦產如石油、天然氣、鐵、煤、鋁土、銅、鎂、半寶石、花崗石、大理石、鋅、鉛、金礦等;此外農牧產品豐富,牛奶、水果、腰果、椰子、茶產量全球第一,其中芒果產量占全球50%、香蕉19%、腰果36%、鮮花38%、小麥、蔬菜、糖、魚類全球第二,稻米、菸草全球第三,另飼養家畜共4.7億頭,包括乳牛2億頭、水牛9千萬頭及大量羊、豬等,8,041公里的海岸線提供豐富水產品,面積300萬公頃的內陸水庫具漁業養殖潛力,各項產業生產所需的原料供給充足。

 

B. 人口眾多,勞力供應充沛

目前印度人口超過11億,全球僅次於中國;過去因人口眾多帶來的過度負荷,在未來已開發國家人口逐漸老化或減少的情況下,反將成為有利競爭的正面因素,且印度人口組成相當年輕化,據2001年人口普查,0-14歲嬰幼人口占全部人口的35.6%15-59歲適合工作人口占58.2%,「計畫委員會(Planning Commission)」估計2006年時以上比例分別為32.5%60.4%2011年時為29.7%62.5%,顯示印度需養育的嬰幼人口比例逐年降低,而適合工作的人口逐年增加,工作人口帶來充沛的勞動力供應將可支持經濟發展,且因供給龐大不易造成工資快速上漲,眾多的工作人口更將帶動對各項生活必需品及服務的龐大需求,亦是產業成長的保證。

 

C. 人民購買力提高,內需市場漸成氣候

印度國民所得隨著近年經濟發展而日增,據IMF2007年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印度平均國民所得為4,183美元,全球排名第118,已達中等收入國家的標準,加上許多產業如電信、軟體、汽機車等發展迅速,各級城市中產階級日漸興起,消費及購買力大幅提高,除需求各項民生消費品外,對現代化生活必備的手機、汽機車亦漸成為大眾爭相購買的產品,其他高價奢侈品市場也已漸擴大規模,11億人口代表的龐大市場正日漸成型。而因印度政府並未限制外國投資廠商不能將產品內銷,未來日益擴大的內需市場正是我商在印度投資的獲利保證。

 

D. 教育體系龐大,英語人口眾多

印度擁有龐大的各級教育體系,全國約有380所大學,15,000所大專學院,1,500所各型研究機構,每年大學工程科系畢業生約20萬人,非工程科系研究所畢業生達30萬人,其他科系畢業生10萬人,博士班約9,000人,提供企業所需的各種人才,而且普遍均通曉英文,英語人口總數在開發中國家居第一,我商來印度容易尋找通曉英文員工,無語言溝通問題。

 

(3) 投資環境缺點

A. 基礎建設落後老舊

目前印度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各項基礎建設如交通、電力、用水均嚴重不足,且既有的設施不論公路、鐵路、航空普遍老舊不堪,停電及供電不穩等情事仍常發生,不佳的基礎建設是任何人到印度考察投資環境都會有的初步印象,也是妨礙投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基建不佳有形無形增加廠商的營運成本,雖然政府已積極興建公路、機場、港口等各項交通建設或從事改善計畫,但因政府效能不彰,多年來無法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B. 稅制繁複企業負擔沉重

印度各項稅賦種類繁多,包括中央政府的關稅、貨物稅、所得稅,各州政府的VAT、銷售稅、服務稅、貨物通行稅、職業稅、車輛稅、酒稅、印花稅、土地稅、農業所得稅等,非但稅目繁多,且往往計算複雜,一般人不易了解,如關稅的高峰稅率雖已降至12.5%,但加上附加稅及教育捐之後,一般稅率仍高達30%以上,是全球高關稅國家之一,而服務稅不但稅率已數度調高,納入課稅範圍的服務業種類亦年年增加。

 

C. 勞工法令繁多且不具彈性

印度勞工法令繁多,重要法令有最低工資法、年金法、離職金法、勞工保險法、工資給付法、紅利給付法等,而且企業退出經營不易,據工業爭議法(Industrial Dispute Act 1947)規定,企業僱用人數在100人以下者可依簡易休業方案(Simplified Exit Scheme 2003)規定,無須許可即可通知公司事務部的登記辦公室停止營業,資遣費為15日工資所得,20054月勞工部研議修正為300人,資遣費為60日所得,以使企業較易於退場,並增加勞工接受資遣意願。 據全印度雇主組織(All India Organization of Employers)表示,過時的勞工政策是妨礙就業及引進外人投資的絆腳石,政府應減少管制,針對不同的行業訂定不同的勞工法,一體適用的勞工法令顯無法適應不同行業的需求。

 

D. 政府效能不佳貪瀆盛行,造成企業經營不易

根據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針對全球163個國家所進行的2007年全球貪瀆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CPI〉調查報告,印度列名第72,較2006年的70名略退步2名。另根據世銀向145個國家的企業調查結果,印度因貪瀆盛行,造成新設公司平均費時89天始能取得合法登記(澳洲僅需2天),完成宣告破產程序費時10年(愛爾蘭僅費時4個月),公司財產登記費時67天(挪威僅1天),登記財產的稅費高達財產價格的13.9%(沙烏地阿拉伯0%),履行契約費時425天(突尼西亞27天),最離譜的是在港口辦好通關手續平均費時3-5天,進口貨物流程要花1-2週,而世界平均標準僅18個小時。以上種種皆嚴重減損印度的世界競爭力。

 

2. 外商在當地投資概況

(1) 主要投資國

根據20084月印度商工部公布自19918月至200712月止統計,外商在印度投資總額共 673.27億美元,另統計自20004月至200712月前10名投資國家分別為模里西斯(201.04 億美元)、美國(40.70億美元)、英國(34.61億美元)、新加坡(26.95億美元)、荷蘭(25.35億美元)、日本(19.48億美元)、德國(13.23億美元)、法國(7.05億美元)、塞普路斯(6.85億美元)、瑞士(6.34 億美元);我國以1,493萬美元居第42位。

 

(2) 主要投資產業

根據印方20004月至200712月統計,外人投資的10大產業為服務業(金融及非金融服務)、電腦軟硬體、電信通訊業、營建業(道路及高速公路)、運輸工具業、住屋及不動產業、電力、化學業(不含肥料)、製藥、金屬冶煉業等。由於印度對吸引外資投資基礎建設至為積極,據估計約四分之一外資係進入與基礎建設相關部門,如電力、通訊、交通等,尤以美國、歐洲國家較多;日本、韓國資本則偏重在汽機車、電機電器等製造業,許多廠牌已成為印度最大品牌,如日本鈴木汽車、韓國LG等。

 

3. 我廠商在印度投資情況

(1) 金額

A. 印度商工部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統計(20004月至200712)1,493萬美元,排名第42位,占所有FDI0.022%(此金額僅指FDI,即指匯入之股本投資,俾在印度設立獨資或合資企業,不包括設立分公司或聯絡辦事處等所匯入之營運資金;此項金額,僅指以台灣公司名義,向印度申請FDI之台商投資)

 

B.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1952-2007):約僅3,000萬美元。

 

C. 本組統計(2007)

 

(A) 已核准:約67件,計6億美元;此項金額係本組自20057月查訪估算廣義台商在印度累計投資之金額,包括台商以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美國及其他租稅天堂等地登記公司之名義匯入印度之投資金額。此在印度商工部之統計資料自當併入各該國家之內。

 

(B) 申請中:約23件,預估金額1.5億美元。

 

D. 5年內之成長金額:台商(無論狹義或廣義)來印度投資,皆為5年內之事,5年前極少來印度投資,較重要者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於1996年匯入1,000萬美元在新德里成立分行。

 

(2) 產業:(廣義台商)依順序為資通訊、機械、貿易、運輸、營建、金屬、製鞋、農漁,其中以資通訊為主。

 

(3) 前五大台商:依投資金額依序為萬邦鞋業(12,500萬美元)、鴻海(11,000萬美元)、豐泰鞋業(7,700萬美元)、勝華科技(5,000萬美元)、聯強國際(2,400萬美元)

 

(4) 台商在印度的營運模式:

A. 外銷產業大多獨資經營,有從中國大陸轉投資者,分別僱用台幹及陸幹組成經營團隊。

B. 內銷產業則與印商合資經營,如友訊科技及三陽機車等。

C. 另有台商僅成立聯絡辦事處或研發中心,蒐集市場資訊、接單及研發新產品,如台機

電、聯電、威盛及華碩等。

D.    大陸工程成功打入印度營建市場,並引進協力廠如亞利及升業營造等。

 

(5)台商在印度投資情形依業別略述如下:

A. 空運

(A) 中華航空:直飛新德里

(B)長榮航空:直飛孟買

 

B. 海運

(A) 長榮

(B) 陽明

(C) 萬海

 

C. 金融: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新德里分行。

 

D. 電腦

(A) 自有品牌銷售:華碩、微星、凌華(工業用電腦)

(B) 在印度組裝銷售:宏?痋B立端科技(工業用電腦)

(C) 品牌電腦配銷:聯強國際。

 

E. 電腦零組件及週邊設備:

(A) 友訊(D-Link:與印商合資設廠生產銷售主機板及各種網路通訊設備,於2000年在

印度上市,目前有17處辦公室、15處維修中心、3座工廠、1座軟體研發中心和1個電

話客服中心

(B) 技嘉科技:與友訊合資生產主機板

(C) 誠研科技:設點銷售相片印表機

(D) 建興電子:電腦機殼及光電產品

(E) 半導體晶片設計服務:台積電、聯發科

 

F. 手機

(A) 自有品牌或代工產銷:明基、泰金寶、多普達、英華達、宏達電

(B) 在印度代工生產(含提供零組件):鴻海集團(富士康)、勝華科技

 

G.電子電機

(A)台達電子:獨資設廠生產電源供應器及轉換器

(B)光群雷射:獨資設廠生產防偽標籤

(C) 碧悠電子:與印商合資設廠生產平面顯示器及映像管

(D) 兆赫電子: 與印商合資生產數位電視轉換盒

(E) 益華電子:設點銷售發光二極體及被動元件

(F) 精采電子:積體電路設計

(G) 台全電機:與日/印商合資生產汽機車啟動馬達。

 

H. 機車:三陽工業(SYM)於20061月與印度Kinetic機車公司簽約取得11.1%股權並提供技術生產50-250cc機車,已於20079月推出125cc速克達Flyte在印度上市。三陽並將引進其機車零組件衛星工廠。

 

I. 機器設備

(A) 奎龍實業:與印商合資生產精密測量儀器

(B) 東毓油壓機械:設點銷售油封製造機器

(C) 大光長榮機械:設點銷售沖壓機械

(D) 實川商業:各式模具

(E) 鐿太興業:工業及醫療器材

(F) 信昌機械:汽車座椅仰臥器

(G) 道琪實業:紡織機器製造組裝。

 

J. 金屬品

(A) 迦堡金屬實業:金屬線材加工

(B) 福昶金屬工業:各種金屬管之製造

(C) 磯慶實業:五金。

 

K. 紡織成衣皮料:

(A) 勤益:與丹麥/印度商合資進行毛紡加工

(B) 福盈科技化學:紡織

(C) 加德企業:成衣、毛衣。

 

L. 製鞋

(A) 豐泰鞋業:在Tamil Nadu州自闢111公頃經濟特區,興建鞋類、鞋材及模具工廠。預計2007年底可開始替NIKE代工生產運動鞋,初期產量為每月20萬雙,預計在2012年達到每月100萬雙之目標

 

(B) 萬邦鞋業:設於Andhra PradeshNellore市,自闢127公頃Apache 經濟特區,已完工生產中,預計2009年底可月產100萬雙。

 

M. 農漁業

(A) 農友種苗:蔬果種植銷售

(B) 全興飼料:魚蝦飼料。

 

N. 資訊服務:普樺科技:位於Pune,提供電腦資訊管理服務。

 

O. 工程營建

(A) 大陸工程:在印度投資設立Continenta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India,陸續得標興建新德里捷運工程、新德里市區及地下道工程、Assam州兩項國道工程、海德拉巴(Hyderabad)市外環道路工程、Rajasthan RJ-7高速公路工程等,累計工程款已逾新台幣150億元

 

(B) 亞利預鑄:大陸工程新德里捷運下包商

 

(C) 升業營造:大陸工程新德里捷運下包商。

 

P. 化工:中橡公司經由美國子公司在新德里投資設立Continental Carbon India Ltd.生產碳煙。

 

() 給我國業者之投資建議

 

1. 在當地投資應注意事項

(1) 應多了解印度社會

對印度的陌生是我商在印度投資不多的最主要原因。印度人生性保守,不論宗教、語言、觀念及生活習慣均與國人迴異,加上台印數十年疏於往來,國人與印人打交道時常有隔閡感,而且印人重利輕諾時有所聞,更造成我商對印度投資卻步。惟印度經濟發展將帶來商機已可確定,各國對印度投資亦有明顯增加趨勢,我商確有必要開始了解印度,包括語言、宗教、文化、風土民情、消費習性、市場區隔等,並多參酌日、韓等國在印度經營的手法,以求知彼知己,提高在印度市場的成功率。

 

(2) 瞭解各地投資環境,選擇適合的投資地點

印度幅員廣大,人種、語言複雜,全國分為29個州及6個特別行政區(Union Territories),各州或行政區的自然、人文、政治、投資環境及相關法令均不盡相同,部分地處偏僻的州之經濟發展條件不佳,如東北的MizoramNagalandArunachal PradeshMeghalayaManipurSikkimAssamTripura等州及位於東邊印度洋外海的Andaman & Nicobar群島;有些州與鄰國有邊境糾紛,如與巴基斯坦交界的Jammu & Kashmir州;有些州長久以來社經發展不佳,如Bihar州;有些州如JharkhandChhattisgarhOrissa則有武裝叛亂活動,均不適合我商前往投資。

根據印度商工部資料,20004月至200712月間外人投資最多的主要6個地區投資環境說明如次:

A.    孟買-Maharashtra (www.maharashtra.gov.in)

孟買是Maharashtra州首府,也是全印度最大的工商及金融中心,印度最大的孟買證券交易所(BSE)加上國家證券交易所(NSE)占全印度證券交易市場的90%。該市亦是印度第一大商港,珠寶、紡品、皮革、成衣、塑膠、製藥、電子產品有三分之一經由該港出口,並有國際機場連結國外各主要城市。孟買東邊的Pune市亦吸引軟體、汽車、生技、工程設計等產業進駐,許多跨國公司亦設有生產據點。

該州是全印度29州中最大的經濟體,面積307,713平方公里,人口9,675萬,米、麥、棉花、甘蔗、油籽、黃豆、各類花卉蔬果產量豐富,有利經濟發展。孟買外海及鄰近Gujarat州的油田,提供石化能源業所需的原油及天然氣,該州石油化工業發達,其他主要產業尚有汽車、紡織及製藥,是印度紡織業重鎮。

 

B. 新德里首都地區

新德里首都地區(National Capital Region)包括新德里及UP州的Noida市及Haryana州的Guoraon市,不僅是印度中央政治中心所在,且區內工商發達,人口約達4,000萬,是近年印度經濟發展僅次於孟買地區的第二大重鎮,尤其新德里是全國首善之區,發展潛力更是十足,市內環境綠化的程度在印度首屈一指,隨著區內生活水準的提升,近年剛完工的CityWalk購物中心水準比美先進國家,是未來印度商用不動產業發展的指標。

新德里國際機場位於區內西邊,方便的國際交通有利於工商發展,尤其軟體、外包產業,且Noida正研議興建第二座國際機場,以疏解原有機場的龐大負荷。位於新德里西南郊的Gurgaon近年發展迅速,除資通訊、跨國企業外包產業發展迅速外,其優異廣大的地理位置使房地產、購物中心的開發如雨後春筍,深具投資潛力。附近Manisar區各工廠林立,全印度最大的Maruti Suzuki車廠、Hero Honda機車廠均位於區內。東鄰的Noida是新興的工商重鎮,週邊的Greater Noida地區廣闊平坦,交通方便,不少日本企業均設廠於內,未來發展潛力十足。

 

C. 邦加羅-Karnataka (www.kar.nic.in)

邦加羅是Karnataka州首府,亦是全球聞名的軟體發展重鎮,有印度的矽谷之稱,軟體出口占全印度軟體出口的35%IBMHP、微軟、英特爾等數以百計的主要跨國企業均在該市設有研發及外包中心。該州面積191,791平方公里,人口5,285萬,農業占就業人口的46%,園藝業發達,設有農業出口專區,是印度玫瑰花出口的主要地點,咖啡、絲占印度產量的70%,另蔬果產量亦豐。除未產石油外,黃金、銅、錳、鉻、石灰等各項礦產均有。該州其他主要產業尚有生技、電子、通信、成衣、汽車、金融、鋼鐵、水泥等。

 

D. 清奈-Tamil Nadu (www.tn.gov.in)

清奈是Tamil Nadu州首府也是近年我商來印度投資的主要設立地點。該市是進入南部印度的門戶,港口、機場、道路、電信寬頻等基礎建設較佳,且生活較方便,政府招商積極,是許多外資投資的主要考量地點之一,韓國現代汽車、福特、三菱、Hindustan Motors4車廠及Ashok LeylandTAFE等重車廠(卡車及巴士廠)均設於該市,TEDEL軟體園區已有近千家資訊業者進駐,僱用約6萬名員工,是印度軟體業繼邦加羅後第2大出口來源。諾基亞手機投資案及我鴻海集團的富士康投資案均選定在清奈。

該州面積1358平方公里,人口6,211萬,米、椰子、咖啡、茶、橡膠、腰果、各類蔬果產量豐富,是印度第5大經濟體。在供電量、識字率、技術人力供應、工業化程度均名列前茅。該州其他主要產業包括紡品成衣、汽車、軌道車輛、電子、皮革、水泥、製糖、造紙等。

 

E. 海德拉巴- Andhra Pradesh (www.andhrapradesh.com)

本地區包括Andhra Pradesh州及Pondicherry特別行政區。海德拉巴是該州首府,近年的新興工商業城,有國際機場,該州大力推動資訊產業,在市郊設有面積2,000公頃的資訊工業園區,IBMOracleSatyam及印度各軟體大廠均設有據點,與邦加羅、清奈共稱為印度資訊軟體業的金三角,主要產業包括機械、電機、肥料、水泥、化工等。該州Visakhapatnam港是印度第二大港,有鋼鐵、肥料及煉油廠等產業,Visakhapatnam加工出口區距離該港25公里,面積148公頃。

該州面積275,069平方公里,人口7,621萬,以土地、人口計是印度第5大州,974公里的海岸線在印度南部各州中最長,農業用地占33%,森林23%,有62%人口從事農業,是全印度第一個參與灌溉系統管理的州,全州水利會多達1萬個,米產量全印度第一,占該州穀物生產的77%,其餘煙草、豆類、糖、棉花、蔬果等產量亦豐,適合食品加工、海產養殖等業,另煤等礦產亦豐富,Singareni煤礦供應南印度各州所需。

 

F. 阿米達巴-Gujarat

阿米達巴(Ahmedabad)Gujarat州第一大城,工商業發達,與附近的VododaraBharuchSurat等工商重鎮形成一工商重鎮。

該州面積196,024平方公里,人口5,050萬人,海岸線長1,600公里,有大小不等41個港口(大中型港口12),處理印度20%的貨物進出量,其中主要港口為Mundra,與AndlaPipavavDholera等港正擴建中,至2015年可增至39%,使該州成為孟買以外進出中東及歐洲市場之重要樞紐。另Mundra港有國營的Indian Oil Corp.Hindustan Petroleum正在興建大型油庫,AdaniTata集團亦興建發電廠中,未來Mundra港的重要性將更增加。

該州平均GDP為全印度平均的2.4倍,工業化程度為印度之冠,其中占全國比重較高的工業有石化(47%)、製藥(40%)、紡織(25%)等,出口方面亦占全印度的21%,拆船業亦頗具規模。

金融業方面,州政府將投資60億美元在第一大城Ahmedabad打造一個國際金融科技城,盼未來可取代孟買成為新的金融首都。

該州是全印度最早訂定經濟特區法(SEZ Act)以吸引投資的州(中央遲至2006年才匆匆跟進訂定SEZ)。現已有33個經核准的SEZ,其中5個已在運作中,12個將在2008年間開始運作。

 

G. Kerala

該州面積38,863平方公里,人口3,100萬,自然及居住環境佳,各項農產品、橡膠及香料產量豐富,是印度農產品出口的重鎮。該州最大特色是人民識字率高達90%以上,居全印度第一,主要產業包括觀光、IT軟體、貿易等,我商如來印度從事農產加工、觀光等業,亦可考慮利用該州的優良環境。

 

(3) 宜放眼長期投資

印度近年經濟發展迅速,潛藏無窮商機有待發掘,除美、英、德、荷蘭等國已有相當投資外,與我國地理相近的日、韓兩國企業分別自8090年代起即開始積極經營此一市場,目前日本的汽、機車、資訊電腦,韓國的汽車、資訊電腦、通訊、家電、營建等均已建立相當的市場占有率及知名度,而其成功的因素之一都是長期投資,先選擇適合的地點小規模經營,再逐漸擴大市場,最後取得消費者認同。我國產業如能以長期眼光經營印度市場,逐步擴充,應有成功的機會。

 

(4) 派駐人員選擇

近年印度各方面雖漸有進步,惟在生活、飲食、購物方便性與我國及已開發國家尚有明顯落差,加上休閒活動設施缺乏,派駐人員恐不易立即適應,故企業選任派駐人員除應具備優良語文能力及專業知識外,尤應以身體強健,有適應不同環境能力及忍受單調生活的人選為佳。另亦可仿效歐、英、日、韓等大企業對派駐人員提供自本國進口食品、日用品等福利,以改善派駐人員的生活,提振其工作士氣。

 

2. 投資機會-適合台商投資產業及分析

(1) 資訊硬體製造

2007年印度電腦銷售量約600萬台,預計未來每年市場成長率將超過20%,加上政府致力推動電腦普及率及寬頻上網,資訊硬體及週邊產品有相當的市場潛力。另印度政府為改正過去進口電腦整機不需課關稅而進口電子零配件需課稅的不合理現象,已於2006-07會計年度預算案中宣布將對進口電腦課12%的貨物稅,在電腦硬體微利時代,實值得我資訊硬體廠商認真考慮來印度投資設廠。目前友訊(D-Link)在印度之合資企業生產電腦週邊及通訊產品,2006年營業額近1億美元。宏?痋]Acer)為目前我唯一在印度設廠組裝桌上型電腦的廠商,近年每年營業額均成長3成左右,前景看好。

 

(2) 通訊業

據印度ICT所稱,至2010年,電信行業將吸引400億美元的投資(2006年印度政府已將外人投資電信業之股權上限由49%提升至74%),ICT行業將飛躍成長。雖然印度的上網普及率只有4.5%,但印度卻是全球網路市場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印度網路市場目前已超過10億美元的規模)。

印度低廉的通話費率有助於電話的普及,至20082月底止,電信普及率已達23.89%,其中固網用戶3,931萬戶,手機用戶23,639萬戶(包括GSMCDMA),惟相較於其他國家仍屬偏低,加上許多農村地區尚無通訊設施,政府除積極投資基礎建設以拉近城鄉差距外,亦積極調降寬頻費、長途通話費、開放3G手機及推廣Wimax等,期為電信業帶來更有利的經營環境,未來通訊業在印度仍有廣大的發展空間。

蓬勃的通訊業帶動對有線無線電話機、手機及周邊相關產品的需求,通訊產品在印度是炙手可熱,尤其手機市場,雖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大廠已宣布在印度設廠生產,但目前手機仍以進口為主,估計尚有數億支的潛力,此外無線電話機、無線接收器、其他電話機、有線電話機零件、附無線手機之有線電話機等亦有市場潛力。

 

(3) 汽機車零組件

任何社會隨著經濟發展總會帶動對機動車輛的龐大需求,印度也不例外。2007年印度小客車銷售量已超過100萬輛,機車亦近600萬台,是全球第二大機車市場,惟目前印度持有汽、機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仍偏低,未來尚有相當成長空間。另印度有意發展為南亞汽車中心,尤其小型車輛更是輸銷歐洲、中東、非洲市場的樞紐,韓國現代汽車每年出口超過10萬輛,機動車輛市場相當龐大。而汽機車發展會帶動對汽機車零組件的需求,不論是供應生產廠商所需,或是售後服務、改裝零件所需,汽機車零組件永不會被市場淘汰,而且潛力十足,我商積多年發展經驗,絕對有成功機會。

 

(4) 電機電氣

印度用電年年成長,惟多數地區供電不足且電壓極度不穩,電力部門為政府積極投入資金改善的基礎建設之一,尤其發、輸、配電系統的改善更迫在眉睫,對相關之電機設備、產品有相當的需求,另家庭用的小型發電機、蓄電池、不斷電式電源供應器、交換式電源供應器、穩壓設備亦有固定需求。

近年印度隨著生活水準提升,消費者對時尚的視聽設備要求提升,逐漸帶動對各類尺寸的TFT-LCD顯像器的需求,該等產品目前雖仍為起步階段,但未來隨著價格日趨大眾化及民眾購買力的增加,市場潛力不可忽視。我商已執全球顯像器市場的牛耳,其中ViewSonic已占有印度60%之市場,如能就近設廠貼近市場,更有發揮空間。

 

(5) 食品加工

印度各項農牧產品產量豐富且價格仍屬低廉,有利於發展食品加工。惟目前印度農產加工比例僅約6%,市售食品多仍為初級加工型態,種類有限,且包裝相當粗糙,食品加工業的潛在商機極廣,且是印度政府的重點發展產業之一,預定在5年內將加工比例提高至20%,我食品業者經多年發展,製造及研發創新具在水準以上,如能進入印度市場長期深耕,開發出適合印度口味的包裝飲料、零食及速食麵等,應不難有所斬獲。

 

(6) 基礎建設營造

發電、用水、海陸空交通運輸是印度政府改善基礎建設的重點,以道路為例,中央國道工程局開發的有14,162公里,各州開發的有105,000公里,未來各項基建需經費達5,000億美元以上,政府除每年編列大量預算積極進行外,亦鼓勵與私營企業以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方式參與投資,也開放BOT開發。目前日、韓、星、中等國在印度均有承攬部分道路、機場、港口建設工程,我大陸工程已在印度RajastanAPAssam等州承攬數項公路工程及新德里捷運部分路段工程,並引進升業營造及亞力預鑄等協力廠,積極尋求參與其他地區工程招標,另台塑公司亦曾派人前來評估設立電廠的可行性,我其他大型營造、開發、電力業者可多加注意印度市場,增加參與的機會。

由日本政府協助印度規畫長達1,483公里的德里-孟買工業走廊未來商機龐大,亦值得我商注意。該走廊模仿東京-大阪工業帶,除了將興建鐵、公路等基礎設施外,沿途將設立數個大型工業及投資區供廠商進駐,是未來北印度地區發展製造業的重鎮。

 

(7) 養殖漁業及飼料業

印度三面環海,漁產豐富,適合漁撈及養殖,水產品如黑虎蝦出口至美、歐、日等國達數億美元,是政府扶植的重點出口產業之一。我商過去在水產養殖累積的經驗在印度或有利基可尋;另水產養殖加工所需的高級飼料亦應有投資機會。目前全興飼料公司在清奈設廠生產魚蝦飼料,統一公司除出口高級養蝦飼料至印度外,未來亦不排除投資設廠。

 

(8) 零售業

根據聯合國貿易發展署(UNCTAD)資料,目前印度零售通路主要仍為分布全國的1,200萬家雜貨店,其中78%為家庭經營,賣場面積超過500平方英呎(16)者僅4%,規模窄小落後,賣場環境、產品包裝、運輸、冷藏與現代化的購物環境差距遙遠。而印度以外的金磚國家如俄羅斯、中國、巴西已分別在19919294年開放外資經營零售業,現代化零售業占全部零售業的比例分別達14%20%20%,而目前印度僅開放外資從事單一品牌的零售業經營,且持股上限為51%,惟該領域僅占整體零售業的3-5%,零售業可說是一塊尚待開發的處女地,因該產業年成長高達30-40%,未來發展潛力無窮,近年仍漸吸引印度本土企業投入現代化的零售業經營,但比例仍不高,我國不少零售業者挾資金及累積的經營管理技術經驗,應可注意此一發展機會。

 

3. 投資申請之規定、程序、應準備文件及審查流程

(1) 外國人在印度從事經營方式:外國人在印度設立營運機構,可就下列方式擇一適用:

A. 組設印度公司

(A) 100%外人股權之股份有限公司

此雖為100%外人股權,但在印度法律適用上仍屬印度籍公司。如為私人股份有限公司(private limited company),須有股東2-50人,最低實收資本額10萬盧比(約新台幣7萬元);如為對外募股上市之股份有限公司(public limited company),須有股東7人以上,最低實收資本額50萬盧比(約新台幣35萬元)。此種形式之公司多從事外銷。

 

(B) 與印度人合資組設公司

其目的或在經營對外人股權設限之行業,或在借重印度人之專業及資源,以利營運;且易取得印度銀行之貸款。此種形式之公司適於經營內銷。

 

B. 登記外國公司

(A) 聯絡處(Liaison Office)或代表處(Representative Office

此為外人初入印度市場最常用之方式,其營業範圍僅限蒐集市場資訊、宣導該外國公司之形象與產品、促成進出口貿易及促成該外國公司與印度公司間之技術或財務合作等,不得從事實際交易或營利。所有營業支出必須從外匯入。不得購置不動產。

 

(B) 專案辦公室(Project Office

外國公司為在印度執行某項專案計畫(多為工程或市調),可登記設立此種臨時性之Project Office,或稱Site Office。所有營業支出必須從外匯入,計畫結束後,剩餘款於完納所有稅捐後得匯出。不得購置不動產。

 

(C) 外國分公司 Branch Office

經營製造或貿易之外國公司,可在印度登記分公司經營下列業務:

a. 進出口貿易

b. 提供專業諮詢服務

c. 從事總公司營業範圍內之研發業務

d. 提供總公司與印度公司間之技術或財務合作

e. 代表總公司及從事貿易代理業務

f. 從事資訊技術服務及在印度研發相關軟體

g. 對總公司之產品提供技術支援服務

h. 外國空運或海運

 

分公司原則上不得在印度經營製造業,但如設在經濟特區SEZ內則不受限制,惟其業務僅限區內,不得逾越。分公司之盈餘於完納稅捐後,得向印度中央銀行Reserve Bank of India(RBI)申請匯出。經RBI核准,可購置及轉讓專供營業用之不動產。

 

(2) 申請程序

組設印度公司,應向公司所在地之Registrar of Companies 申辦,包括選定公司名稱、擬定公司章程(Memorandum of Association)及公司規程(Articles of Association)、發起人合約及選定之公司負責人等,詳細規定可向公司部Ministry of Company Affairs之網址查閱http://www.mca.gov.in。自2006916日起,已開辦網上申辦 e-filing 作業。

設立聯絡處、專案辦公室或分公司,皆須向所在地之RBI Registrar of Companies 辦事處申請備案登記,詳細規定可查閱網址 http://www.rbi.org.in,惟如分公司係設在經濟特區SEZ內,則毋需向RBI申辦登記。

 

  建置單位: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執行單位: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地址:100-66 臺北市湖口街一號
電子郵件信箱:bt1-dept@trade.gov.tw
服務時間:上午9:00 至 下午5:00          TEL:(02) 23977252          FAX:(02) 23517080
 
建議瀏覽模式 1024 x 768
解析度/IE5.0以上
本網站係入口網站
部分經貿資訊以超連結方式提供
line